
“百名艺术家同游名坊园”
活动盛大举行
10月19日上午,由江西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主办,景德镇名坊园管理处承办,名坊园企业理事会、景德镇乐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“百名艺术家同游名坊园”主题活动盛大举行,并取得圆满成功。

活动现场
活动启动仪式上,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周国桢、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丁千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苏明、颜色釉国家级专家邓希平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曙华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金水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正海、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刘超鸿等共百余名嘉宾出席了此次游园活动,共同感受园区的优雅环境。也因为众多男神级大咖悉数到场,使得场面极其热烈,争相交流、合影,不亦乐乎。

高唤虎致辞
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高唤虎在致辞中说,陶瓷工业园区将被打造成日用陶瓷改造提升区、高技术陶瓷技术区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,成为全市工业经济“主平台”,支撑景德镇陶瓷产业从市区转移的“承载平台”。而名坊园是陶瓷工业园区的“园中园”,是“名人名作坊”的集中地,手工制瓷基地。此次大师游园活动是希望“借智”、“借势”、“借力”,因为名坊园项目还是一个“试验田”、“新生儿”、“粗坯”,希望得到艺术家们的支持与关爱,并对百位艺术家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。

周国桢致辞
艺术家代表周国桢教授语重心长,句句肺腑:“我在景德镇生活了六十年,对这里是有着深厚感情的。中国陶瓷的传承与创新应该是所有陶瓷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需要强调的是,政府的力量不容忽视。名坊园就是这样一个政府项目,不仅将手工制瓷集中体现,还把全国各大窑口邀集在一起,对陶瓷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,可以看出她的创建者的用心。相信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有了政府的支持将更加顺利和繁荣。”


百名艺术家同游名坊园
仪式结束后,由园区领导带队,在专业解说员带领下,艺术家分为五个小组游览园区以及部分已经入驻的企业,感受“一方庭院小景,十分江南气韵”的园区环境。
最后,艺术家们雅兴不减,纷纷为园区留下墨宝。戴荣华先生一幅“千秋名园”,既是对名坊园的赞许,更是深深的祝福。

周国桢执笔

戴荣华执笔

“一城繁华半城烟,多少世人醉里仙。”我们用来描绘千年瓷都景德镇恰到好处。
“大器不失匠心,一个浓缩版的景德镇”,我们用来描绘名坊园,写下旨意与期许。

名坊园依时而造,是国家政策和政府支持下的成果,宏观上成为千年瓷都西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。微观上,它依照苏州园林的风格打造,曲径通幽处处是景,其布局、建筑、小景等方面均以灰白色调为装饰特点,有古韵之美,有君子风骨。

在当今社会,陶瓷生产的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陶瓷的手工生产,但没有也不可能更不应该完全取代手工生产。名坊园传承陶瓷技艺,展现魅力手工,注重陶瓷生产与生活的塑造匹配。她的其中一个基调就是推崇把心“慢”下来,静思感悟,让传统陶瓷的手工生产模式能够更好地深入人们的生活,并以生活艺术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。

在名坊园,数十家著名陶瓷品牌企业以“自然而然”的、近乎“艺术创造”的形式介入空间环境。他们多崇尚手工,制瓷上从理论到实践都了如指掌,对泥土有着深刻的见解和深厚的感情,展现出陶瓷企业、家居空间及园林建设的自然化、艺术化和多元化。这些陶瓷企业的诸多元素,诸如手艺的养成、泥土的气味,已经逐步成为名坊园的一种文化载体,这既是现今人们的追求,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
名坊园立足于民族性、手工艺以及平衡性的建造观念,以苏州园林式的姿态呈现,以徽派建筑的灰白风格深入人心,陶瓷与生俱来的生活特质和所具有的独特性,在这里相得益 彰,真正做到了陶瓷生产与园林生活完美结合。可以预见,这样的创意产业园,虽仍需付出许多心血和汗水,但必是光明大道,实现“到景德镇必到名坊园”的实景蓝图。

徜徉在名坊园,水景旁微风和煦,青石板缝隙里草嫩翠绿。红日当空,我们在这里感受“雨过天青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”的釉色流淌,在这里聆听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 万紫千红总是春”的优雅景致,或蜿蜒小径评弹世事,或三五好友围坐品茗。
此时的名坊园,仿佛独自处于古街偏巷中的某一隅,轻声细述悠扬故事……





绝美图片还有很多很多……
你看醉了吗?来吧,这里是名坊园。
